布魯氏菌病是傳染病防治法規定的乙類傳染病,它也是青海省的一大地方病,同時也是一種職業性傳染病。布魯氏菌病俗稱“懶漢病”,它是由布魯氏桿菌引起的一種急性發熱性傳染病,起病可急性暴發或緩慢發作,臨床以發熱、出汗、乏力、肌肉及關節疼痛、肝脾大為主要表現,男性患者可伴有睪丸炎、女性病例可見卵巢炎,多見于獸醫或與布氏桿菌感染動物接觸的人。因其臨床癥狀與結核病較為相似常常被誤診為結核病進行抗結核治療,也因此耽誤了最佳治療時機。
傳染源:布病的主要傳染源是羊,其次為牛和豬。
傳播途徑:牧民或獸醫接羔為主要傳播途徑;經皮膚黏膜直接接觸病畜或其排泄物也會被傳染;也可間接接觸病畜污染的環境及物品而被傳染;食用被病菌污染的食品、水或食用生乳以及未煮熟的肉、內臟可經消化道傳染;傳染病菌污染環境后形成氣溶膠,可發生呼吸道感染;其他如:蒼蠅攜帶、蜱叮咬也可傳播本病,但意義不大。
易感人群:人類普遍易感。牲畜養殖人員、獸醫、牧民、屠宰工人、皮毛加工者等特殊職業者為高危人群。
如何預防布魯氏菌病
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和飲食習慣,不購買及食用病死和腐敗的禽畜肉,切忌進食生拌肉或未熟透的肉,接觸牛羊后及時洗手,不要在牛羊圈舍內進食。
盡量不要購買食用未經規范消毒處理的原生奶。
農牧民生活區域要搞好環境衛生,牲畜棲息地或圈舍等環境要定期嚴格消毒處理。
給牲畜接產時做好個人防護,避免徒手接觸病畜流產物和死胎。
對牲畜流產物、胎盤、流產羔(犢)等要采取焚燒或深埋等無害化處理,流產物污染的地方用生石灰或消毒劑進行消毒。
感染布魯氏菌病的病畜應及早撲殺,病畜及其分泌物、排泄物和屠宰后的臟器應當消毒后進行焚燒或者深埋等無害化處理,切忌食用。
在布病急性期或亞急性期患者避免發生性行為,以防傳染給同伴。